原标题: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(新数据 新看点)
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
“一边照顾家人,一边在闲暇之余做点苗绣赚些钱,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一举多得。”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,绣娘田茂媛说,自己会技艺、能设计,生活过得红红火火。当地积极建设松桃苗绣非遗工坊,让4800余人学会技艺、居家就业。
(资料图)
2021年以来,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支持地方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。目前,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,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,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、增收致富。
——居家就业致富,积蓄乡村人才。
村民高艳家住山东枣庄峄城区阴平镇小石泉村。之前她一直在外打工,今年初,她和50余名村民一起参加了村里非遗工坊的粉皮制作技艺培训班,“掌握了一门吃饭的手艺”。
依托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阴平石泉粉皮制作技艺,当地建设了非遗工坊,开展技能培训300余场次。村民既能在家赡老看娃,也能赚钱养家,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非遗力量。
不仅如此,当地还采用“非遗工坊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统一购买原料、规范加工标准和接收订单,将全村100余户零散的家庭作坊整合联动起来。“我们还带领乡亲们通过‘线下商超+线上带货’方式进行销售,实现年利润100余万元。”石泉粉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孙中坤介绍。
非遗工坊让村民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。河北曲阳采用“非遗工坊+农户”模式,依托定瓷、曲阳石雕等非遗项目带动群众就近就业,吸纳73个村的8000余人就业;海南五指山、新疆伊宁等地采用“非遗工坊+公司+农户”模式,深入社区、村建立生产基地,通过给居家绣娘开展技能培训、派发生产订单,送图纸、原料上门,帮助群众实现居家就业。
“各地非遗灿若星辰,广大乡村则是优质资源的富集地。通过系统梳理,选取那些比较优势明显、从业人员较多、带动能力强、市场认可的非遗项目建设非遗工坊,能带动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就业,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动能。”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——联动多方力量,拓展销售渠道。
地处深山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,银饰锻制和非遗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势头不错。
“很多非遗传承人专注于手中的技艺,在宣传销售、开拓市场等方面存在短板。要让乡亲们生产的产品产生经济效益,必须拓展非遗工坊产品的销售渠道。”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近几年,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支持电商平台联合举办“非遗购物节”。雷山县非遗工坊的银饰受到欢迎。
几次“触网”的经历让乡亲们很振奋,银匠潘仕学说:“网络市场潜力巨大。如今销售渠道畅通了,看好未来的发展!”
据统计,2022年“非遗购物节”前后,150余个地级市举办相关活动,非遗产品销售额超过20亿元。其中有334个脱贫县的1000余家非遗工坊参与销售活动,覆盖6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。
近年来,各地采取措施充分调动企业、电商平台、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积极性,持续推动解决非遗工坊生产、销售问题,推动非遗工坊产品销售,帮助群众实现增收。
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。四川、贵州等地专门在A级旅游景区设立非遗工坊产品展示销售区,拓展非遗工坊产品的销售渠道;河北、河南等地支持地方依托布糊画、钧瓷、汝瓷等非遗项目,建设非遗民宿、非遗小镇,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,也提高了群众收入;湖南溆浦、青海湟中等地利用花瑶挑花、土族盘绣等非遗资源,发展非遗体验游和研学游,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。
此外,各地积极利用传统节日、节庆活动,在旅游景区、历史文化街区组织销售活动,通过线上线下联动,让非遗工坊产品走进千家万户。
——乡村活力迸发,文化赓续传承。
“做刺绣能赚上钱,孩子们、老人们都欢喜。”在湖南花垣县,许多在外打工的妇女回来了,走进了非遗工坊。
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,非遗传承,要在传人。非遗工坊让年轻人看到了实惠、看到了希望,纷纷选择回到家乡,传统技艺也后继有人。
“一根竹料,经过巧妙设计加工,便能身价陡增。编织一个工艺品,农民能从中获得不少收益。”说起带领竹农致富增收的故事,贵州赤水竹编传承人、非遗工坊带头人杨昌芹满是自豪。
为了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水平、创新能力、市场意识和版权意识,文化和旅游系统开展了大规模的技能培训。非遗传承人走进清华大学、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课堂,来到大型文化和互联网企业的一线,学知识、开眼界,其设计、制作、推广水平不断增强,产品的附加值也大大提升。
“传承人规模扩大了,传承活力提升了,非遗活力迸发!”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说,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。从经济上来看,非遗工坊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,从文化上来看,传统文化得以更好接续传承。昂扬蓬勃的文化自信挂在老百姓自豪的笑脸上。”
据统计,2500余家非遗工坊涉及1700余个各级代表性非遗项目。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相信随着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深入,非遗工坊带头人和相关从业者通过设计、生产、销售非遗产品,感知时代变化和人民需求,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传统技艺势必更加生机盎然。”(记者 郑海鸥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新华社喀布尔12月13日电(记者邹学冕)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王愚13日说,阿首都喀布尔一...
【资料图】【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白文静 陈建国】“法棍面包工艺和文化”近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...
中国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22年12月13日上午,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“夸父一号”卫星首批科学图像...
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(记者 阚枫)20天后,2023年即将到来,每年年初,各地将进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两...
(资料图片)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12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,为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,...
十多天后,2023年度硕士研究生考试将如期开考,本应出现在山东某考点的考生许莉现在还滞留在浙江湖州。1...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(记者王优玲、姜琳)记者12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,...
(资料图)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1日电(记者 顾煜)随着气温降低、下游天然气需求增长,作为西气东输主力...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(2022年12月10日)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一、治疗方案(一)成人治疗...
新华社深圳12月11日电题:8790亿元背后的“高质量发展新机遇”——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一线观察新华社记者...
【资料图】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近日联合发布《互联网...
(资料图)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对于许多小动物来说,穿越车水马龙的公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,为了让它们...
(资料图)中新社广州12月8日电 (记者 王坚)广州白云神山物流枢纽项目(一期)8日正式开工建设,项目总投...
(资料图)中国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1月14日至28日,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五矿职业技能竞...
(抗击新冠肺炎)中国多个机场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专家回应阳性人员如何居家隔离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 综合...
12月9日,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,猪肉、蔬菜等食品价格下降背景下,11月CPI...
□ 本报记者 万静12月1日,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...
【资料图】【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陈家村】近日,英国媒体报道,为保护数量下降的野兔,英国警方下...
(相关资料图)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“我来自哪里?我的祖先是谁?”据法国《老年人》杂志6日报道,最近一...
【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如黛 文竹】拿起一张精美的彩色纸,怀着满满的祝福和期待,小心翼翼地折...
焦点访谈丨追星逐月步履不停 “最忙乘组”的183天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2022年12月4日晚,神舟十四号飞行...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,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加力稳就业保民生…...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”。10月28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...
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落地观察(相关资料图)金融工具发力稳投资 年内加速落地见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...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(记者 阮煜琳)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,11月全...